
● 方案緣起:
家庭暴力防治法中,透過保護令機制,主要在於建構被害人安全的機制,同時也給予雙方有界限及調整彼此互動關係的機會;對於保護令裁定歷程,司法所依據的也是雙方當事人所提供的證據及表述來衡量暴力風險及裁定的方向。
然而對於這些相對人而言,因著對法律的陌生、對於施暴的淡化與漠視、甚至是因著性別的認知等部分,對於自己在法律上有發聲表述的權力呈現未知及漠視的樣態,致使面對法律規範反倒認為被綑綁及汙衊;又加上被害人系統多有助人專業的關心,而相對人多是警政的約制與規範,讓相對人沒有機會也沒有管道能夠獲得更多法律概念的情況,因此面對法法律的結果往往帶著抗拒與攻擊,也失去了自己的權利保障機會。
因此面對這樣的家暴家庭,期待透過庭前的邀請及說明,能夠協助他們有一個管道,了解自己在家暴事件中發聲的管道,更能夠理解出庭等法律概念,減少對司法的不信任,也增加對於家暴案件表述的要項,同時可以減少未來對於法律的不信任而導致的家暴議題。
● 服務對象:
此計畫的的服務對象為以下幾類:
主要群體:1、法院裁定暫時保護令的案件相對人
次要群體:1、保護令未被裁庭前教育仍有相關保護令法規和出庭需要之相對人
2、其他單位轉介有保護令出庭服務需求的相對人
● 服務方式:
(一)服務前期
1. 情緒支持
2. 需求評估
3. 課程事前說明及資料
4. 社區訪視
(二)服務中期
1. 課程設計
2. 庭前教育執行
3. 課後評估
4. 網絡溝通及連結
5. 社區庭前教育
(三)服務後期
1. 陪同出庭
2. 轉介服務
3. 後續追蹤